五岳安全閥訊:
氣溫2℃增幅之所以被稱為人類生存的安全線,是因為科學家認為,如果不能在2100年前將全球平均溫度升幅控制在2℃以內,全球發生極端氣候事件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。據統計,全球平均氣溫已經相比19世紀工業革命之前增加了1℃,按照巴黎氣候大會追求的目標,未來80多年留給人類的氣溫增幅已經不足1℃。
這個有關人類生存“安全線”的研究最先是由經濟學家提出的。上世紀70年代時,民眾對于“氣候變化”的認識還不夠充分,那時后來成為耶魯大學教授的經濟學家威廉·諾德霍斯就意識到,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地球發生重大變化。諾德霍斯首次提出2℃概念,他表示,地球平均氣溫如果比前工業化時代超出2℃,會讓氣候變化超出人類控制的極限。
此后的研究中,有人認為即使2℃也太高了,有人則認為,這種限制毫無意義,因為不管怎么樣預防,全球氣溫早晚都會突破這個極限值,與其去考慮這條氣溫紅線到底該畫在哪兒,還不如去考慮如何適應一個更炎熱的地球。
到了上世紀90年代,隨著氣候變化的討論越來越多,2℃概念再度被重視,此時主推這個概念的變成了歐洲科學家。1990年,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得出結論,如果要防止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后果,需要將全球平均氣溫增幅設定在2℃以內。
科學家稱,溫度升高越高,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就越大。也就是說,在瑞典這些科學家看來,2℃并非絕對的“安全閥”,只要升溫超過1℃,就可能帶來劇烈和不可預測的影響,導致廣泛的生態系統受損。這些研究者認為,要把全球升溫控制在1℃已經為時過晚,因此他們提出了2℃的限值。這個考慮,完全是從實際需要出發,而非科學研究出發的。(上海五岳轉載:安全閥)http://www.china-safety-valve.com/